9月25日晚,女兒打來電話說:“爸,《火紅年華》電視劇正在中央一套首播,快打開電視看看,講述的就是當年你們的故事?!蔽壹群闷嬗峙d奮,連忙打開電視,一幕幕熟悉的場景、一聲聲未曾忘卻的稱呼、一件件被提及的故事都讓我無限感慨、無比懷念。
在攀枝花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我們這一代人灑下的汗水,逝去的青春,更有我們播下的希望的種子,時至今日,已經開花結果,祖國的大西南已是花城。如果問一聲已經老去的我們,大好青春在此度過,有什么感想,我想只有兩個字——值得。今年國慶節假期期間,我同孩子們又一同回到了工作生活了三十年的攀枝花,一進入攀枝花市在我腦海中立刻閃現岀當年老一輩人和我們一同建設攀枝花的情景,雖然現在早以今非昔比,但是過去的人和事卻難以忘懷,曾記得為保攀鋼四號高爐岀鐵,公司全體員工每日早岀晚歸、日夜拼搏,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每天想的就是四號能早日出鐵,我們機關干部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每個晚上、每個周末都要到施工現場同一線工人并肩作戰,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當時正逢高爐建設的關鍵期,女兒還很小,正在上幼兒園。我同她母親每日在機關與現場奔波忙碌,無暇顧及,時常錯過接送時間。沒有辦法就常常拜托街坊鄰里、通信員“捎帶”。一次孩子被接回來后,我和她母親還在現場忙碌沒有回家,孩子一個人在家玩耍,見我們一直沒有回家便自己一個人穿著拖鞋從五樓走樓梯下樓尋找爸爸媽媽。等我們從現場回到家中見沒有孩子,多方打聽也不見蹤影,一時心急如焚。孩子自己一個人走丟了還是遇到危險了?如果遇到壞人怎么辦?萬幸的是,后來同事無意中在路上碰到了孩子,說這不是菲菲嗎,便把孩子送回了家,現在想起來都后怕。在當時那個“火紅”的年代,這樣的事情發生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每一名“西部鐵軍”戰士、每一名“大三線”的建設者腦海里更多的是家國情懷,心坎里裝著的更多的是光榮事業,身體力行著的更多的是舍小家顧大家。如何完成工作、干好工作,不落后、不掉隊,心里想的就是這么簡單。從個人層面說,響應組織號召,參加國家建設,對于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是使命更是榮耀。像我一樣,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年輕人,他們轟轟烈烈的投入大三線建設的時代洪流中,當時建設攀鋼,面對群山溝壑的阻攔,沒有如今的大型機械,更多的是靠人力,肩扛擔挑。
攀鋼1965年開始建設到1970年開始出鐵,次年出鋼,結束了我國西部沒有大型鋼鐵企業的歷史,這就是鋼鐵強國的中國夢,這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想,在一代代的中國人接續奮斗中,中國夢就不僅僅是夢。今日之中國是偉大夢想的新起點。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我們解決了脫貧攻堅這一歷史性課題,今日之中國也早已不是任人欺凌的“東亞病夫”,我們可以在與美國的較量中有底氣的說出:“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笨梢哉f,今天的中國已經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當年像我們一樣,參與三線建設的這一代革命者們雖然已經漸漸老去,但劇中的“109”公司,已在一代代十九冶人的接續奮斗中走出大山、走出國門,經歷“北上東進”、“二次創業”,成為擁有“四特九甲”資質的“西部鐵軍”,并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揚帆遠航。
很榮幸能在大熒幕上看到曾經的故事,作為親歷見證者,作為一名曾經的十九冶人,衷心希望青年一代的“西部鐵軍”們能夠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傳承革命的火種,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用實際行動講好你們的故事,講好十九冶人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