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火紅年華》之后,使人觸景生情,昔年艱苦奮斗的歲月重現腦海,記憶猶新,難忘的情景歷歷在目?;叵胛迨嗄昵?,辭別父母和親人,坐著敞篷貨車,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行程,來到了毛主席最關心的地方——渡口市(攀枝花市早期市名)二號信箱(十九冶早期名稱)所在地弄弄坪,人生第一次過渡口吊橋,又驚喜又害怕。
貨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公路駛到了弄弄坪山頂,沿途正是一片火紅的建設場面,到處都寫滿了“建設要快,但不要潦草”的標語。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三線”建設的人們,懷著爭時間拼速度的緊迫心情,立即投入到各自的戰斗崗位,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做到八小時內拼命干,八小時外作貢獻!只要工作需要,干完白班干夜班,從不計報酬,不問時間,只講先生產后生活,只為1970年“七一”出鐵,脫下一層皮、掉下兩斤肉也無所謂!
憶當年,建三通(電通、路通、水通)、修道路、學習毛主席著作和實踐報(攀枝花日報的早期名稱)內容,真正發揮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艱苦時候,人們都是肩挑背扛各種設備上山,腳踏荒草地,滿身粘滿身刺,不怕太陽曬,不怕風吹雨打,不完成任務,絕不下戰場。
盡管那時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住的是蘆席棚,睡的是臨時搭建的上下木板床,蓋的是稻草簾,吃的新鮮蔬菜基本沒有,周圍只有雜草叢生的亂石山。剛修的山路,車子一過就塵土飛揚,顛簸不平,走路的人身上都是泥土灰塵,尤其春秋季節,中午十二點過就有陣陣狂風吹來,半年干旱不下雨,氣溫高達四十多度,很多人流鼻血。但是廣大工人階級在黨的領導下,友好合作,團結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克服重重困難,戰天斗地,終于在1970年“七一”順利煉出了第一爐鐵水,全體人員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將勝利的喜悅傳達到了北京。英雄的渡口工人感到自豪!光榮的二號信箱真是為國爭光!
幾十年來,十九冶人牢記“鐵人精神”,走南闖北,創建了許多優質工程,不負黨和毛主席的重托,轉戰祖國南北,建設鞍鋼、武鋼、攀鋼、寶鋼等工程,都出色完成了光榮任務。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大潮中,十九冶人的腳步從未停止,永遠向前,為中華民族復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今天,美麗的攀枝花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平坦整潔、綠樹成蔭、空氣清新、花兒香,鳥兒飛,這座康養之都,人們來了就不想離開。如今攀枝花是一座釩鈦工業成熟的英雄城市,也是全國文明城市,自己作為攀枝花的建設者,看到攀枝花舊貌換新顏,這里的每一條街道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里都封存著那段時光,內心無比感慨?!痘鸺t年華》勾起回憶,今天的美好情景展現在眼前,很興奮也很激動。
從“三線”建設中應運而生,我們十九冶人曾為攀鋼建設付出了艱辛努力,在一代又一代的拼搏奉獻中,中國十九冶的道路也越走越寬闊。在建黨一百周年展望未來,十九冶人正在接續奮斗,努力發展,全力培養人才,團結全體員工,在新時代,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光榮傳統,再接再厲,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獻上更加豐厚的大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西部鐵軍”力量!